近年来,端州区检察院主动对标对表最高检关于以“数字革命”驱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案管数据统计、分析、应用的可行路径,以数据反哺业务,在案管数据赋能检察监督工作中进行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案管数据助力公益诉讼案源筛选便捷化
监督线索发现难、来源渠道窄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难点。为助力公益诉讼线索深度挖潜,端州区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与公益诉讼部门于2021年6月联合签订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发现和移送暂行办法》。按照“数据赋能案管、信息引导监督”的思路,案件管理部门与公益诉讼部门共同梳理出污染环境罪、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滥发林木罪等20多种可能涉及公益诉讼案件的罪名。
在案件受理环节,通过涉案罪名及《提请批准逮捕书》《起诉意见书》陈述的犯罪事实,筛选出可能涉及公益诉讼的监督线索,及时移交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分析研判。上述机制运行以来,案件管理部门已向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推送监督线索30条。经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研判后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3件,公益诉讼诉求全部获得法院裁判支持。案管数据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的运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从检察办案系统内部获取公益诉讼线索的难题,助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质效得到有效提升。
二、案管数据助力财产刑执行监督集约化
刑事裁判涉财产刑执行监督是检察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加强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力度,端州区检察院发挥案管统计数据库的“慧眼”作用,配合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在抓实、抓细上下功夫,对法院财产刑执行活动开展检察监督。如,在统计系统提取某一时间段内已经生效的裁判案件,选择案件名称、涉案罪名、财产刑判项情况等信息,对《刑法》条文中明确应当并处财产刑的罪名作出特殊标注,通过数据比照,可立即筛查出漏判财产刑判刑的案件,为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向人民法院提出财产刑监督意见提供了精准、高效的监督线索和依据。
端州区检察院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案管数据赋能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推动了财产刑监督转型升级,实现了财产刑执行监督办案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为财产刑执行监督工作始终走在肇庆全市前列提供了智慧保障。
三、案管数据助力司法救助线索来源常态化
端州区检察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利用案管大数据资源优势,主动收集救助案源,主动发现救助对象,及时提示控告申诉部门启动救助程序,助力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刑事案件进入检察机关受理环节后,在录入案卡过程中主动关注故意伤害、交通肇事、寻衅滋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未成年人检察案件等重点案件类型的涉案信息,通过电子卷宗、流程监控等方式对案件进行初核,及时向控告申诉部门推送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案件线索。自2021年该项机制实施以来,案件管理部门共向控告申诉部门移送救助线索9件,移送线索全部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已向符合救助条件的15名司法救助对象发放了司法救助金。
四、案管数据助力控告申诉信访预警科学化
以端州区检察院为例,平均每年受理1000多宗刑事案件现象及其背后特征,是社会治理所产生问题的最真实客观反映。检察机关在办的刑事案件中,有被害人的不捕、不诉案件,以及未达成谅解协议的建议缓刑案件,都是引发当事人信访的高发案件。通过“送案”环节审查已办结案件,综合信访多发、易发案件特征,可以及时、便捷地识别出具有信访风险的案件,以及初步甄别出案件矛盾焦点问题,为控告申诉提前掌握情况、制定稳控预案提供帮助。
该项措施自2021年开始实施以来,案件管理部门共向控告申诉部门发出信访风险预警25件次,协助化解信访风险10件次。此举让控申维稳实现从模糊管理向精准管理,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从被动“堵漏洞”向主动“防风险”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检察机关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END】
稿件来源:第三检察部
一审:禤维鑫
二审:沈豪钊
三审:黄洁娴
注:部分图源于网络
276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