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3年03月23日 星期四

端州~ 详细>>

热线电话

  • 案件管理中心

    2763173

      【基本概况】
       肇庆市端州区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下游北岸,属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是肇庆市中心城区。南临西江,北靠北岭山,东邻鼎湖山,西与高要市小湘镇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23°2′—23°11′,东经112°23′—112°34′。东距(陆路)广州市90公里。土地面积154平方公里(国土部门数据),占肇庆市土地面积的1.03%。
      【建置区划】
       端州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历来是西江中下游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设置中央集权管辖下的政治机构始于汉代。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首设高要县,以今端州城区为县治,一直沿袭至1988年(是年高要党政机关迁往西江南岸)。自南朝梁开始至辛亥革命前,本地为郡治、州治、府治、路治。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为高要郡治。隋开皇九年(589年)设立端州,为州治,端州始得名。宋元符三年(1100年),端王赵佶(宋徽宗)登帝位,端州由军事州升为节度州,称兴庆军。政和三年(1113年),升格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改称肇庆府,为府治。肇庆之名自此始,有开始招来吉祥喜庆之意。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肇庆府改为肇庆路,为路治。明洪武元年(1368年),肇庆路复称肇庆府,其后至清末不变。明嘉靖至清乾隆年间,两广总督曾长驻肇庆,本地成为岭南或大西南军事、政治中心。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南明桂王朱由榔在本地监国、称帝,以肇庆府署为行宫,本地成为南明政权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本地为高要县城。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1年的十二年间,肇庆市与高要县“三分二合”,建制发生过几次变化。1961年4月,肇庆市第三次设立。自此,肇庆市作为县级市的建制才基本稳定下来,与高要县从此分治。1988年3月,肇庆市升格为地级市,在原肇庆市设立端州区(县级),辖黄岗、睦岗2个镇和城东、城南、城西、城北4个办事处。2014年,端州区辖黄岗、睦岗、城东、城西4个街道办事处,60个社区居委会。区委、区政府办公驻地为古塔中路15号。
     【人口民族】
      2014年末,全区总人口49.11万人,户籍人口37.09万人。出生人数3775人,出生率10.40‰。死亡人数1807人,死亡率3.98‰。人口自然增长率6.42‰。据2010年肇庆市端州区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6岁及以上453655人中,未上过学8669人,小学73715人,初中153121人,高中131895人,大学专科52340人,大学本科32582人,研究生1333人。全区15岁及以上410760人中,文盲6757人,占1.64%。
      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据2010年肇庆市端州区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人口由37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473428人,占总人口的98.77%,壮族、蒙古族、瑶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水族、土族、仫佬族、羌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哈萨克族、傈僳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布朗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德昂族、塔塔尔族等少数民族5914人,占总人口的1.23%。
      【端州经济】 
2016年,全年实现GDP206.66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5.5%;人均GDP10.43万元,增长4.9%;规模工业增加值65.54亿元,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163.93亿元,增长7.5%,增速排名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92亿元,增长13.6%,增速位居全市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8亿元(新可比口径),下降35.59%,非税收入占比15%,同比大幅下降29.8个百分点,财税收入质量排名全市第一;外贸出口总额52.49亿元,增长3%。农村两级集体经济收入4.98亿元,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近年来首次跃上肇庆东南板块首位,三次产业比重优化调整为0.2:40.8:59。
     【自然地理】
      端州区三面环江,北靠北岭山。北岭山与鼎湖区的鼎湖山连成一体,属同一山脉,境内最高的(将军山)海拔759米。东南部的羚羊山壁立西江北岸,与南岸烂柯山对峙,两山夹江,形成羚羊峡。区内以沉积岩为主,地形主要为山地和平原,山地面积最大。冲积平原分布在北岭山南部,西江之北。地势比较平坦,南北宽2公里至6公里。土壤以赤红壤为主。山坡田在海拔50米以下,平原主要有水稻土、菜园地、潮砂泥土。
      西江自区境的西北转向南流,穿过三榕峡,到大鼎峡转东流,再向东北直奔羚羊峡,河道迂回成弓形。区内河道长27公里,一般河面宽度约1000米,最宽处崇禧塔东侧河面1500米。河床平均深度约30米。是境内最重要的河流,水量丰富,含沙量少,无结冰期,航运价值高。
      七星岩石灰岩山发育多层溶洞,属喀斯特岩溶地貌,主要湖泊星湖兼有水利和旅游功能。
      区境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同海洋的直线距离约100公里。夏季吹偏南风,冬季吹偏北风。为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地区之一,雨量丰富,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当代端州气温有变暖趋势。境内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沟谷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等自然林或半自然林,另有果树林等人工植被。
      境内水域面积较大,鱼类资源丰富。金属矿产资源不多,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制作水泥原料的石灰岩和制作端砚的含铁质的泥板岩。自然灾害以暴雨洪涝、雷暴、热带气旋为多;霜冻、干旱等现象间或出现。
      【人文景观】
       端州区有包公文化、宋文化、古建筑文化、摩崖石刻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端砚文化”“端州文化”被列入广东省首批“珠江文化星座”。
       端砚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唐武德年间著称于世,列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入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端砚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旅游景点:七星岩景区、将军山旅游风景区、牌坊公园、波海公园、北岭山森林公园、环星湖绿道、包公文化园、肇庆古城墙、阅江楼、丽谯楼、梅庵、端砚文化村等。
土特产:端砚、剑花、裹蒸、疍家糕等。

联系我们

  • 案件管理中心

    2763173